查看原文
其他

一名上海普通教师是如何看待中考名额分配新政的?

校长会 2022-07-1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上课不讲下课讲 Author 老陈





身为公办学校的一线教师,从情感上来讲,是不太喜欢用“牛娃”“普娃”“菜中”这样的网络名词的。但是如果我说“新优质学校”“强校工程学校”,估计大家也搞不太清楚,所以本文涉及的部分名词还是沿用了网络流行语。


 3.16上海中考招生新政落地了。

一时间大家都在聊这个热门话题。


各大官媒和自媒体都纷纷发表了解读。

有意思的是,对解读新政积极性最高,解读得最详实的。

除了教育自媒体之外,

很大一部分是房地产自媒体。


今天,老陈就以一线普通老师的视角来聊聊中考招生新政。

谈不上解读,

随便瞎聊几句而已。


说实话,

新政刚出来的时候,

我看了半天也是头昏脑涨的,

在看了各大自媒体对新政的解读

以及和同事交流之后,

大致有了点了思路。


打个并不恰当的比方,

有点像《大富翁》游戏里面的“均富卡”。

  


具体的新政细则,大家可自行参考“上海教育”“新闻透视”“上观新闻”等公众号上的相关内容。大致来讲,是这样的:



对于细则和具体的数据,

我就不解读了。

今天,我只想站在一名普通教师的角度来聊聊对中考新政的几点感想。


01

市重点的名额分配(到校)不等于直接保送市重点


新政之下的市重点的名额分配(到校),是分配给不择生源的学校的,确保不择生源学校的孩子都拥有考上“市重点”的机会。

但是否真的能考上,还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1.达到最低控制分数线


大家都把眼光放在某校可以分配到几个名额,某校的市重点名额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哪个学校赚了哪个学校亏了。但是,政策里还有一个细节是大家应该关注的。那就是,无论是自招还是名额分配,考生都要达到“最低控制分数线”,才有资格进入下一轮的综合考查。



我们举一个极端的例子:



假定坐标浦东某校。


五大区属市重点高中(建平、进才、洋泾、川中、南汇)按政策各分配给某校1个名额。


于是某校至少拥有了5个分配到校的市重点名额。


然而某校中考成绩出来后,即便是年级第一名也没考到最低分数线,那么这分配到某校的5个市重点名额就这样被白白浪费了。那么被浪费的这5个名额怎么处理呢?我没看到官方对此的解释,但个人觉得有可能是将进入统一录取阶段面向全区录取。



那么问题来了,

“最低控制分数线”到底是几分呢?

现在还不知道。


按以往和今年现行的制度,

是当年市重点的最低分数线。

但是新政之下,是否会做调整?

让我们等待官方进一步解释。


2.达到最低控制分数线之后,1:2进行投档,参加招生高中组织的综合素质考查(50分)


综合素质考查,顾名思义,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全程录像,双盲制。保证公平。具体的形式和内容目前还都不知道,但已经确定“不得组织任何形式的学科类测试”,所以肯定不会是像中考一样的笔试。既然考查的是“综合素质”那形式一定是很灵活的,内容也并非是应试的。估计后面会冒出来很多“综合素质考查”的培训班,不过既然是综合素质考查,是可以短期内通过培训来提高的吗?要不要被割韭菜家长们自己掂量。


言归正传,

拿最近的网红学校新云台中学为例,

该校要参加2022年中考的人数为12人,

按照新政,

新云台中学至少可以分配到5个市重点名额。

(建平、进才、洋泾、川中、南汇)


12个人分至少5个市重点名额!

PS:

参考上一条,

只是分给你名额,

增加你进市重点的机会,

最终要看你中考成绩的。


即便如此,

这比例,

真想送他们一筐柠檬。



但是作为新云台的孩子,

是否能确保将这5个名额能最终化为实际录取呢?


我们来做一个假设: 

假设你中考考了新云台第一名,

同时填报了建平中学的名额分配志愿,

又同时自己中考的分数线达到了最低控制分数线。

你是否就100%能进建平了呢?


不!等一等,

你还要再过一关。

那就是1:2投档。


就是说,

虽然你是考了新云台第一,

但新云台考第2名的孩子,

如果他也填报了建平中学的名额分配志愿,

并且他的分数线也到了最低控制分数线。


那么按照1:2投档比例,

你们俩个将一起进入下一轮PK.

即参加建平中学的综合素质考查(50分)


如果第二名在中考总成绩上差你1分。

但在这个综合素质考查环节分数比你高2分,

那么他将反超你1分逆袭进入建平中学。

而你则进入统一招生阶段的录取程序。


因此,

现在中考新政之下,

名额分配(到校)玩的是校内竞争。


所以说实话,

身为老师,

我很担心在中考名额分配的新政之下,

班级氛围如何营造,

同年级、同班同学之间的关系如何相处。


会不会出现很多戏精?

会不会上演校园版“宫斗剧”的情节?


我想到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德育课题啊!

有空的话我再好好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先埋个伏笔,

在文末的时候我再来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感受。


02

市重点的名额分配新政与大部分普娃无关


虽然刚才聊了那么多市重点名额分配的事,

但是其实这与大部分普娃关系是不大的。

此次新政并不是市重点扩招,

而是对市重点录取考试的方式进行较大的调整。

使每一个不择生源学校的孩子都拥有考上“市重点”的机会。


既然并不是扩招,

那么市重点的名额就还是那么一些。


要知道,往年全上海市能考进四校八大的也就 4.3% 左右。

而考进市重点的,

大概是26%左右

事实上每个区的比例还并不一样,

比如浦东因为人多,比例还会再低一点。


所以与中考名额分配新政有关的,

也就是那些“牛娃”或“准牛蛙”。


如果你的孩子目标是区重点或者是普高的,

其实新政和你家娃也并没有多大关系。

只管让自家娃好好读书,

中考争取进个好点的区重点就行。


前天微信群里有人传了一张截图。


(图片来自微博  脊梁in上海印济良 )


虽然话很扎心但是其实就是那么个道理。



03

中考名额分配新政之下,学区房会有怎样的走向?


新政出来之后,

解读最热情的除了教育自媒体之外,

就是房地产自媒体。

新政对于学区房房价的影响牵动人心啊!

甚至网上还出现了 “菜中学区房”这个的新名词。


拿网红学校新云台中学为例,

从短期来看,

12个人有至少有5个市重点的名额,

确实让人想送一筐柠檬。


PS:

对于12人参加中考这一消息,

有些人怀疑消息的真实性。

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

竟然还真找到了关于新云台的一则新闻。



看到没有,

12个学生还算多的。

2019年才9个学生。


那么问题来了,

假设你孩子明年上中学,

你现在买不买新云台的学区房?



身为浦东公办教师,

对于浦东其他兄弟学校的情况,

我不便多发表意见。


但是,

我们可以回到刚才那个问题:

假设你孩子明年上中学,

你现在买不买新云台的学区房?


这个问题是无解的。

本质上是一场博弈。


12个人分配到5个名额,

大家都很眼红。

但如果后面新云台学生人数上升到20个,30个,40个,50个……

大家再来争这5个名额

这是否是你买新云台学区房的初衷呢?


当然,随着学生人数增多,名额也会相应增加超过5个,

不过增加的幅度……呵呵。

100个学生的话,也就只能分到6.2个名额。


你是奔着12:5的比例去的,

但事实上你面临的可能是:

30:5

40:5.3

50:5.4

……

100:6.2


当然,也有可能继续是12:5

(这种概率你猜会有多少?^_^)


当然,给孩子选择一所初中读4年书,

除了名额分配的比例之外,

还要综合考虑很多其他的因素。


这里再强调一遍:


市重点分配到校的名额不等于保送

最终录取还要满足两个条件:


(1)中考分数达到最低控制分数线


(2)1:2投档,参加报考高中组织的综合素质考查,PK掉另50%的人


所以,后面各版块学区房的走势如何?

就要看上海的家长们用脚投票了。


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中考名额分配新政一定会让一部分优质生源,有理由留在自己居住地附近的普通中学。


好了,不聊新云台中学了,

我怕他们的王校长要找我了。(T_T)

换个学校聊聊。


比如金杨中学最近几年在校长的带领下发展得不错。但离建平实验肯定是有差距。(邢校长别介意,请重点关注加粗划线句,我是正面来宣传贵校的) (*^__^*) 


因此以往金杨中学的一些生源会通过购买学区房等方式流失到建平实验。


但在新政之下,

就会出现分化。


部分金杨中学的生源可能还会继续想办法去建平实验,但另有一部分家长就会选择不折腾了,就近入学去金杨中学。


因为在他们的权衡利弊之下,

觉得在金杨中学也不赖,

而且争取名额分配(到校)的机会更大。


从这个层面上来看,

择校风是将会得到抑制的。

学区房是会受到影响的。


如果几年下来,

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这样策略的话,

那么“就近入学”,遍地都是“家门口的好学校”的目标最终就能实现。


当然,最终的走向还是看家长怎么用脚投票。


是不是越来越觉得充满玄学,像一场大博弈了?


写到最后,

我又仔细看了一下文章最开始贴出的2022后中考闯关之路。



突然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点。


放大了给大家看。




相信大家都注意到了,

政策是会变化的,

说不定将来还会有调整。

但是一切策略的前提是:


按中考成绩排序

按中考成绩排序

按中考成绩排序


回到我之前所担忧的,

现在的名额分配(到校)玩的是校内竞争。

套用最近流行的一个术语;

“内卷化”会加重。


班级氛围是否还能像以前那样亲密无间,团结共进?

同学、家长之间有资料是否还愿意共享?

班级的学习小组还是否能顺利开展?


04

 写在最后的心里话


在这里,我要说几句心里话:

每个人都有私心。

但家长的格局影响着孩子的格局。


如果你每天灌输孩子的是:

要堤防着周围的人,

要私藏好东西。

那么就算他嬴了当下,也很难赢得未来。

(事实上当下也未必能赢)


所以我们虽然不必让孩子当“二傻子”

但也没必要教孩子精于算计,

就让他们保有一颗童心,

保有对生活的热情,

保有对别人的信任和爱。

养成良好健康的人格。


与其算计四校分配到校的名额

(平均每校才0.35个)


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香吗?


祝愿大家都能在中考新政之下,

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

考进最适合自己的学校。





  ● 造一座理想中的园子,让教育自然发生

  ● 这部让典籍“活过来”的央视宝藏综艺,是告诉学生为什么要读传统经典的最好答案

  ● 白岩松:中国的教育最值得吐槽的是家长

  ● 到底谁才是“学校的灵魂"?






责编 | 江光满客衣

排版 | 江光满客衣

来源 | 上课不讲下课讲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